作者介紹:
證嚴上人
一九三七年生於臺灣臺中清水,皈依印順導師,以「為佛教、為眾生」六個字,為終身立志奉行的信念核心,倡導「佛法生活化,菩薩人間化」。
一九六六年創辦「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」,在「內修誠正信實,外行慈悲喜捨」精神貫徹下,開展「慈善、醫療、教育、人文」以及「國際賑災、骨髓捐贈、環境保護、社區志工」等四大志業、八大法印。
上人講經依文釋義,又超越經文,皆事理相融、以淺喻深、暢佛本懷。
事相應時空而轉變,是一部臺灣社會的縮影、一部世界苦難的歷史、一部地涌菩薩的見證;理相則跨時空殊無二致,乃一以貫之的菩薩道。
上人所傳的佛法,不著眼於深刻佛學理論的著述,而是簡約質樸地在生活中力行佛陀的教導,是人間真能實踐的法門,使人身心安頓、自在清涼。
一九九一年麥格塞塞基金會頒給 上人社會領導獎,原因是「喚起現代臺灣民眾對古代佛教慈悲為懷教義的重視」;肯定上人是佛法精神的傳承者,是佛陀本懷的實踐者。
慈濟時時刻刻以「淨化人心、祥和社會、天下無災難」為目標,善導大眾付出無所求、同時說感恩之風氣,以尊重、大愛擁抱地球村。
五十年來慈濟人克己復禮、心寬念純,不分宗教、種族、政治,贏得國際社會的肯定,獲頒無數獎項,如臺美文教基金會社會服務獎、美國艾森豪國際和平獎章、行政院文化獎、日本庭野和平獎、美國羅斯福基金會傑出公共服務獎等,以表彰 上人對世界的貢獻。
另有香港、臺灣、菲律賓、泰國等五所知名大學,授與上人榮譽博士學位;上人總是謙稱,所有榮耀應歸給全球慈濟人,而他只是代表受獎而已。
內容簡介:
《八大人覺經》含經題只有三百八十一字,經文簡短扼要,易於修學。
上人於靜思精舍,講述《八大人覺經》共三次。
第一次講述時間為一九八四年九月至一九八五年九月,於每月一次的慈濟委員聯誼會,共十二場;每一場皆強調欲救世間災難,必先救人心。
第二次講述時間為二○○二年十一月至二○○三年元旦止,上人於每日晨語時間,對精舍常住二眾、醫院志工,共講述三十二場。
當時,慈善、醫療、教育、人文四大志業均已開展,然世界各國卻因四大不調、災難頻傳、無日寧安。
上人提醒人人,應明瞭世間、器世間、有情、無情等災難,教示眾人當居安思危。
第三次講述時間為二○一○年三月,上人連續八日於志工早會,對精舍常住二眾、志工開示,因時間有限,內容甚短,並未結集成冊。
此次經藏結集編纂,以一九八四年與二○○二年的開示稿為依據,融舊入新,以理相繫,義理清晰;以事相證,脈絡分明。
時間雖跨越將近二十年,其理其事並無違和,更能見證上人始終如一,倡導「佛法生活化,菩薩人間化」的悲心願力。
尤其對現代與後世的聲聲呼喚,句句叮嚀,語語慈愛,既深入佛法又淺出人間,實實在在就是為時代作見證,為人間寫歷史,為慈濟立經藏。
編纂團隊恪遵「信達雅」之原則,謹遵 上人開示脈絡與語境,取其「信實」;依文字承載之義理與順暢,求其「通達」;依閱讀之鑑賞與領受,精其「雅正」。
封面題字係以 上人早期手抄《無量義經》與《妙法蓮華經》書法為體,書名「講述」二字,呈現 上人述古說今,跨時間長河,證如是諸佛道同,用字除有時代性的語言外,詞彙亦保存許多中原古漢語,而部分原創之語詞,雖不同於一般常見成語,卻更能曲盡講述之要義。
此書之出版,感恩靜思二眾弟子:
精舍出家法師、清修士、居士大德等共一百多位,參與聽校、順稿,並進行校對與校勘。編輯後為求謹慎恭敬,復經居士大德試讀、精舍出家法師審讀,就閱讀之事相、義理與疑惑,提出辨證或指導,經反覆討論修正後始定稿。自由落體陳俊良設計師所帶領的團隊,為本書設計封面、版型,提出新式斷句的編排創意,務期句句靜思,段段獨立,連篇成章,使佛典能更貼近現代人的閱讀習慣,深入日常生活的思維。